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征程上,工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群众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刻把握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工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学笃用、学思践悟,不断增强学习践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刻把握“十个坚持”的科学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十个坚持”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深刻把握“四个重大转变”的巨大成就。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四个重大转变”,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四个重大转变”充分证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深刻把握“五个重大关系”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包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五个重大关系”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理论概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也充满了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又有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深刻把握“六项重大任务”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6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六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既描绘了美好愿景图,又制定了科学路线图。
二、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群众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当前,我国职工总数达到4.02亿人,遍布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每一个职工的意识和行动。工会要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把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进一步转化为行动自觉,使美丽中国建设真正同每个职工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普及。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发挥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展示形象的关键作用。只有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理论教育人民,进而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澎湃动能。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运用职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特点,广泛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宣传宣讲,做到有滋有味、打动人心,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引领风尚、凝聚共识、精神支撑的重要作用。要把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我是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提高活动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利用工会报刊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体和企业内部报刊、广播和宣传栏、橱窗、活动室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提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践行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加强生态环境职工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依托各级工会组建的劳模志愿服务队和职工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以绿化美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职工志愿服务,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鼓励职工争当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开展节能降碳随手拍等活动,依法有序参与监督、举报和曝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长期在一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职工和执着专注、具有高超技艺的工匠人才,他们是我国职工队伍的杰出代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开展“绿色生态工匠”“绿色生态最美职工”“最美生态护林员”“最美河湖卫士”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职工群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觉做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
三、组织亿万职工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扎根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上,无论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还是建设美丽城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都与每一个职工群众息息相关。工会要大力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充分调动亿万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美丽中国建设扎根于亿万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也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载体。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我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助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比如,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长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增效、金沙江清洁能源走廊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等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聚焦钢铁、水泥、焦化、煤炭、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广泛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
深化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职工队伍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从来都具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光荣传统。要围绕传统制造业绿色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工作,广泛组织职工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不断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促进提质增效、节能降耗。加强职工创新成果激励,推动企业将职工创新成果纳入表扬表彰、技能晋级、薪酬提升、参与分配等奖励制度,保护和调动职工创新创造积极性。
大力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又要注重培养一支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这是把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要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以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为契机,加大工匠学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力度,发挥劳模工匠在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企业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能培训、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四、切实推动职工共享美丽中国建设成果落地生根
当前,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也必然会给职工带来具体利益的调整。尤其是部分高度依赖化石能源产业或高耗能产业的地区,将会在“双碳”目标下出现就业岗位压力等问题。工会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一线职工的根本利益,让广大职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做好生态领域职工权益保障工作。主动代表职工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涉及产业发展、职工权益的政策法规、改革方案的制定,从源头上保障职工群众利益、发展职工群众利益。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带来的就业问题,加强对职工就业形势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加大工会就业帮扶和就业培训力度,为失业职工、转岗职工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服务。立足生态领域特点,积极探索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导职工技能和创新要素参与企业收入分配,增加一线职工劳动报酬。聚焦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深化“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推动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深化生态领域职工帮扶服务工作。针对边境地区、偏远地区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艰苦、条件差、困难多等问题,发挥相关产业工会职能作用和优势,深入开展“暖边绿境”“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生态护林员”等关爱职工专项行动,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难职工身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工会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聚焦农垦、林业、水利等行业因深化改革而暂时出现的困难职工,对他们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重点帮扶,并与提高职工生活品质相衔接。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加强地处偏远的林业、水利、气象等行业工会服务阵地建设,打造绿色职工之家,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贴心暖心服务。
构建生态领域产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完善产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产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符合生态文明产业行业特点的和谐劳动关系。教育引导生态领域职工群众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等机制,密切关注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关系隐患,做好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以生态领域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