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09:23:4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有一种力量,叫担当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省份,地球上的第一支鸟从这里飞起,世界上第一朵花在这里绽放,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这片土地有一个骄人的称号——共和国长子。它就是辽宁,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这片土地有一种力量,叫担当。

曾记否,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辽宁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拥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9个,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有100余处,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有260余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65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0818件(套)。

抗日战争起始地彰显着辽宁的使命担当。九一八事变在辽宁爆发;中国共产党第一篇抗日宣言从辽宁发出;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最先在辽宁发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辽宁揭幕。历史充分地印证辽宁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号召中国人民奋起进行民族救亡的第一声呐喊,更是党发出的第一篇抗日檄文。中国人民听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并意识到:在对敌战争中,是中国共产党冲在了最前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解放战争转折地彰显着辽宁的革命担当。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同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的最后决战,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昭示着近代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用三年多时间解放东北,辽宁是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在解放战争中具有特殊地位。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为此后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全国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辽沈战役胜利后,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

抗美援朝出征地彰显着辽宁的责任担当。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打出国威、军威,更凝聚了建设新中国的无穷力量。这一点在辽宁大地体现得尤为明显。辽宁广大人民群众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奉献、增产节约的实际行动,极大促进了辽宁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出征地,这三个字的分量相当厚重,体现的是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出征地,体现的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出征地,体现的是保家卫国的责任;出征地,体现的是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彰显着辽宁的红色担当。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辽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战斗过的地方,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东北抗日义勇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战斗序曲。1934年,田汉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为蓝本,创作剧本和主题歌歌词。田汉在创作了剧本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歌词后,于1935年2月19日不幸被捕,聂耳主动请缨并东渡日本完成了谱曲工作。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战歌,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战歌。

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彰显着辽宁的工业担当。辽宁创造的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第一台大型起重机、第一架歼击机、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第一个世界第五代钻井平台、第一台造纸机……都是辽宁造。“一五”计划时期,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战”的156个工业项目,有24个落户辽宁,这里为新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立下卓越功勋。钢铁为工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一五计划”时期全国生产不了的机械零件、铸造件,都要送到辽宁来制作。

雷锋精神发祥地彰显着辽宁的文化担当。1958年,雷锋从湖南来到辽宁,从鞍钢学徒做起,逐步成长为模范工人;1959年,鞍钢决定在弓长岭兴建焦化厂,雷锋第一个报名并带动一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1960年1月8日,雷锋光荣入伍;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雷锋在辽宁工作生活的这段时间,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辽宁工人对党忠诚、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雷锋身边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的言传身教,对雷锋的成长、雷锋精神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的过去,是老一辈扛起担当,谱写的红色之路,值得辽宁人自豪。

看今朝,有一种力量,火速在聚集,它仗义援手,奋力护航。

点燃致富希望彰显着辽宁的脱贫担当。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省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目标和基本要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发展产业帮助脱贫人口增加收入,共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020个,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3.4亿元,项目覆盖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户22.94万户,受益人口52.15万人。2021年84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1070元。

有难倾囊相助彰显着辽宁的大爱担当。庚子年初,11批次医疗队千里驰援,2054人冲到了最前线、奋战在最前沿,勇挑重担再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辽宁力量。这已经不是辽宁第一次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512汶川地震、2021年河南郑州暴雨、2022年3月吉林疫情,4月上海疫情……每一次外省市需要帮助,辽宁除了医疗援助,还提供物资援助,大到“车载移动方舱医院”、大型车载CT、智慧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互通会诊会议系统,小到鸡蛋、牛奶、挂面、矿泉水,涓涓暖流,寸寸丹心,汇聚祖国各地。这是怎样一种力量支撑着辽宁一次次的搬家式支援、掏家底式援助?

科技成就瞩目彰显着辽宁的创新担当。辽宁有国家级各类科研平台3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两院院士达56人,数量居全国前列。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等25个学科和专业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举足轻重。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国产止裂钢等重大创新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辽宁省用于研发的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4%,进入全国前十位。尤其是沈阳新松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4台来自沈阳新松的移动机器人搭载冰屏幕和24名轮滑演员的倾力演出将整个表演推向高潮。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中国。

辽宁的现在,是新一代扛起担当,奋力振兴之路,值得辽宁人自信。

展未来,有一种力量,它突破屏障,集中优势,全面振兴。

打造开放新前沿彰显着辽宁的振兴担当。辽宁坐拥2100多公里的海岸线,既沿边,又沿海,是我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陆海门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辽宁的中欧班列数量已稳居全国前列。未来辽宁将持续加大开放力度,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为辽沈大地注入振兴发展的新动能。作为与“京津冀”地理距离最近、交通最便捷的省份,辽宁在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深化环渤海地区合作中也大有可为。

重视科教人才培育彰显着辽宁的发展担当。在人才存量上,辽宁依然是人才大省,辽宁人口素质总体较高,专业技术人才比重高、基数大,高层次人才集聚,同时,辽宁科教资源密集,创新潜能巨大。未来的辽宁必将重振雄风、再现辉煌,从而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伟目标。

辽宁的未来,是下一代扛起担当,不负时代使命之路,鼓励辽宁人自强。

有一种力量,叫担当。担当是为己、为人,为国的不朽诗篇,敢于担当的辽宁,书写着伟大,镌刻着璀璨。这种担当是我们国家的肌肉,是我国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发展的坚实依靠和强大后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我们的担当。我们要秉持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紧迫感,以饱满高涨的职业热情和过硬的职业素养积极主动践行使命担当,不断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上一篇:红医精神赋能辽宁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传承红色精神 振兴美丽辽宁